2. 虚心求教,感悟精髓,加强训练
一张画会反映出作者绘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、心理活动的过程、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。紧紧扣住这些过程的每一个环节,才是学好绘画的关键。
在作画的训练中,经常会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,错误、混乱地表现对象,并麻木地进行下去,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到底在哪里呢?
其根本原因,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以及理解,还有全面的分析与把握。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。而只凭臆造,概念、机械地表现对象。对此问题,要虚心向老师学习,请教老师帮忙纠正、修改画面的方法。由表及里地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。比如:当发现形不准时,可以向老师求教,谈谈作画时怎么想的、怎么看和怎么画的,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,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,建立起正确的认识方法,以便老师给予相应的微观指导,从而学会运用正确的方式去学习了,这样就会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。
3. 多种方法并举,加强科学性
素描因素分析法。
在素描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因素例如形体、结构、透视、空间、色调、明暗等基本概念逐一要进行认真把握,进一步认识到各种因素间相互联系和所处的主次地位。如形体、结构等是物体内部最重要的方面,内在的结构形成了外在的形,加上形体与结构是不可分割的,是学习造型的关键,而色调、明暗等因素应在我们观察物体时是生动的、丰富的,都是绘画者凭直观感觉它们在光的作用下,能起到增强形体感、质感和空间感的作用。从而在思维上明确建立诸因素的基本概念,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,使之具备思维上的概括能力。
移位、组合学习法。
如改变光源的方向、物体的转向和移位、平面切割、触摸物体等,对物象作全方位的观察、剖析,从中获取直观感受,以开拓原有的思维空间,达到对物象由表及里的全方位的观察和理解。
物体移位、组合教学法是打破传统素描训练方法的新颖的手段。传统的方法是摆好实物的写生,有着或多或少的被动因素。教学中,我们采取用随意布置的一组石膏几何模型静物,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对它们进行整理重新移位组合,运用构图的形式与规律,表达出一定的艺术素养。
在具体作画中,有时只能凭借眼前的实物获取一定量的信息,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结构的意向,即促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构成有意识的主体空间。可以根据思维中形成的有结构的意象,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表现,在线条的使用和明暗色调的设计上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。在这种具有艺术情趣的体验中,学生才能更好地保持学习素描的兴
4. 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检验自己的成果
自我评价
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。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,会直接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有长足的进步。同时,这也是一个自我“领悟”的过程。互相评价与他人评价都同等重要。通过校园系列汇展,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等形式,既可增进浓厚的学习氛围,又可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,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,从而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。教师激励性评价也能够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。
“ 与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”——这正是教师的真正价值,也体现出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评价所起的作用。在这个意义上,作为学生也迫切需要教师艺术观点明晰、修养深厚,既有独到见解、技法高超,又兼容气度。好教师的及时的提点会让学生更加刻苦学习。
综上所述,在素描教学中,必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,这样才能让素描学科教育法更严谨,更有条理,让学生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。